让每一份权利都有法律守护
联络我们

简介

       近日,我所侵权业务部李莹珺律师接受西安日报媒体采访,就“俩闺蜜想在西安开民宿,付了18万装修款装修却‘烂尾’”新闻事件中涉及的相关法律问题进行专业解答。



事件还原



正装修的房子“烂尾”

负责人还“失联”了


       小逯是哈尔滨人,闺蜜远嫁西安,今年8月份,二人租下洒金桥附近一处3层民房,打算装修成民宿进行经营。9月份,小逯通过网络平台找到薛某的装修公司。经过沟通,双方签订了19万余元的装修合同,约定9月2日至10月17日,薛某包工包料完成民宿的装修。还约定工程款付款方式为单项预付款施工,即每个项目开工前,业主就要预付项目款。


       从9月开始,小逯根据薛某通知的工程进度,分多次共支付了18万元的装修款。刚开始,装修进行得挺顺利。之后,薛某每隔几天都会以“进材料”为由,催促小逯支付装修款,装修的进度却不见变化。



       9月13日,小逯向薛某表达了疑问,双方就装修的质量产生分歧。之后,薛某便以“工人没钱吃饭”等理由,一再要求小逯支付装修款。截至10月底,装修也只是开了个头,没有一个项目完工,这时,薛某还“失联”了。


       小逯说,装修过程中,她曾对薛某公司的装修资质产生过怀疑。在她的再三要求下,薛某带她去装修公司进行了参观。“他的公司位置很不好找,看起来也不是很正式。我当时就怀疑他能否完成施工,只是钱都付了,只能硬着头皮让他装。”她说。


多人装修陷纠纷

维权过程难题多


       11月18日,记者在小逯租的民房看到,每个房间都被拆除得很杂乱,地面坑洼、电线裸露,楼顶石膏板塌陷漏雨,墙面发霉……小逯说,在没装修之前,房子一直有人居住,保护得挺好,她原本只是想在原来的基础上,加一些墙面造型,简单收拾一下。没想到房子被拆得乱七八糟,安全性都无法保障,更别说开门营业了。


       为了不影响后续维权,小逯民宿的装修一直处于暂停状态。“现在,每个月7000元的房租让我压力很大,我还不敢重新找人装修。一旦房子的现状改变了,之后再处理纠纷就比较麻烦。”小逯说。



       不光小逯,今年8月份,“钟楼下·民生热线”栏目报道过小李、师先生、原女士以及韩女士的遭遇。他们先后找到薛某进行装修。去年,在薛某拿钱“跑路”后,小李的饭店急于开业,他把店里装修状况进行了取证,并向法院起诉了薛某,法院最终判决薛某退还小李3万元装修款。可是,小李遭遇了“执行难”,至今他只拿到2000元退款。11月22日,小李告诉记者,目前他还联系不上薛某。


       师先生、原女士和韩女士等人为了减少损失,找新的装修公司完成了后续装修。由于没有留存好当时装修现场的证据,维权过程非常艰难。至今,小李等人都不确定薛某的公司是否有装修资质。


华格律师解读



要规避装修合同“陷阱”

保存好证据


       华格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侵权业务部负责人李莹珺律师接受记者采访,解答消费者如何才能避免遇到装修纠纷。


       梳理法院相关判例可以看到,装修合同中往往存在“工期不明确”“装修材料含糊其辞”“虚报建材损耗”“付款方式”等“陷阱”。


       “消费者在选择装修公司时,一定要签订书面合同,明确双方权利义务。”李莹珺律师表示,装修过程中,消费者还要实时跟进施工进度,及时查验装修过程中完成的项目,通过书面验收单等方式进行确认,遇到不满意的地方要及时沟通,亦可签订书面补充协议。



       同时,要注意保管好装修期间产生的证据,如装修合同、微信聊天记录、通话录音、支付凭证等,以便维权时举证。


-华格律师提醒-


       · 为防装修公司拿钱“跑路”,当签订书面装修合同时,消费者要注意辨别合同签订的主体,要弄清楚是在和谁签合同。


       · 遇到装修公司“跑路”,消费者可以到公安机关报警。


       · 如果装修过程中发生纠纷,协商不成可及时向市场监管部门或消费者协会投诉,也可以直接向法院起诉,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来源 | 西安日报

图片 |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愿 景
创造一家共生型律所
使命
让每一份权利都有法律守护
价值观

尚法厚华  格律致公  团结友爱  敬畏价值

以客户为中心  以专业为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