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一份权利都有法律守护
联络我们

关于 |

 文章详情

“微笑小狗”被驱赶至死?——流浪动物如何保护的法律探析
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f8jv4LOpclzKV0ZAMHs1dA | 作者:李豪(见习生) | 发布时间: 2023-11-30 | 3411 次浏览 | 分享到:

       是“人之过”还是“狗之错”?


       10日16日8时许,崇州市羊马街道恒大西辰绿洲小区发生一起黑色罗威纳犬咬伤女童事件,该案发生后全国各地城管纷纷开展捕狗行动。


       期间有网传《重庆高校流浪狗被驱赶至死,涉事保安已被停职》,配图是一张在网兜中“微笑”的小黄狗。



       经各平台大量媒体营销号宣传,网友为“微笑小狗”愤愤不平,抨击对流浪动物的处理问题。



       “它还在笑,它以为自己要有家了”


       “为流浪动物发声,不能捕杀虐待它们!”


       “没有动物保护法那为什么能使用救援犬”


       ...


       而后不久,有人出来辟谣此图为四月份拍摄,并非重庆高校被打死的小黄,且这只所谓的“微笑小狗”并没有死,有人还看到它在图书馆附近偷外卖。




       虽事情是假但问题是真,在此事过后,为流浪动物发声的热度并没有因此降低,故笔者将对此予以分析。


       华格律师普法


       【人权永远高于猫权狗权】


       一、关于《反虐待动物法》


       我国环境资源法学领域的专家早在2010年就成立项目研究组正式向全社会公开《反虐待动物法》专家建议稿。



       该稿明确“虐待”是指故意以残酷的手段或者方式给动物以不必要的痛苦和伤害,或者以残酷的手段方式杀害动物。


       整稿分为九章,大致包括禁止违法食用猫狗肉,反虐待动物的主要制度,野生动物、经济动物、宠物等多类动物的反虐待措施,动物医疗、动物运输、动物屠宰的反虐待措施,法律责任以及附则,在该案最后项目负责人常纪文教授也提到:“我们基于‘帮忙不添乱的原则’…提出该专家建议稿”。



       而在此后至今社会争议颇多,如有人提出,若对动物福利进行特殊保护那么是否意味“物权高于人权?”,若直接借鉴外国经验是否有“拿来主义之嫌?”等等,致使该建议稿立法进度停滞不前。


       二、现行法律对于“动物”的分类规定


       根据现已出台并实施的法律而言,我国将动物分为野生动物和饲养动物进行保护,前者又分为珍稀野生动物和普通野生动物,其中珍稀野生动物我国将其界定为国家所有,并出台《野生动物保护法》进行立法保护,对于普通野生动物由于新冠疫情原因主要规定了动物防疫问题,笔者在此均不做赘述。


       而对于饲养动物,我国将其界定为私人的“财产权”:


       · 《民法典》侵权责任编


       一方面,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四条,侵害他人财产的,财产损失按照损失发生时的市场价格或者其他合理方式计算。


       即若他人侵害本人所饲养的动物,本人有权请求侵权方承担侵权责任并赔偿损失。但因饲养动物仅能作为饲养人的一般财产,而不具备人身意义的特定物的特征,从而饲养人无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另一方面,根据《民法典》该编第九章的饲养动物损害责任的规定,自己饲养或管理的动物致人损害需承担无过错的侵权责任,即自己本身是否有过错均不影响对侵权责任的承担,但若能证明损害是因被侵权人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的(免责事由),本人可以不承担或者减轻责任。


-华格律师提醒-


       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二百四十七条,禁止饲养的烈性犬等危险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即该规定说明饲养禁止饲养的烈性犬致人损害,无论对方是否具有免责事由,均不影响饲养者侵权责任的承担。


       · 治安管理处罚法


       一方面根据第二条规定,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妨害社会管理,具有社会危害性,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由公安机关依照本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另一方面根据第七十五条规定,饲养动物,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处警告,警告后不改正的,或者放任动物恐吓他人的,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


       驱使动物伤害他人的,依照本法第四十三条第一款的规定处罚。即若行为人有虐待动物进行网络公开传播、利用动物恐吓伤害他人、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公安机关将以增加义务或减损权利的方式对行为人作出行政处罚。


       · 刑法


       一方面在分则第五章侵害财产罪中规定,如盗窃罪、诈骗罪、侵占罪、故意毁坏财物罪等,即对方侵害自己所饲养的动物,数额较大的情况下,可能构成以上犯罪,通过此种方式来对饲养动物进行侧面保护。


       但由于实践中饲养动物难以定价、很难达到刑责标准或由于刑法本身的谦抑性等原因使不法行为难以被追责。



       另一方面在刑法学理上,若行为人自己以所饲养的动物作为工具侵害他人的,该饲养动物属“犯罪工具”。


-华格律师提醒-


       即使行为人自己为反击不法侵害而放任自己所饲养的动物攻击对方,即有阻止的义务而不阻止也可能会涉及犯罪,例如放任护院犬攻击小偷致死致伤可能会构成防卫过当,具体而言为不作为的故意杀人、伤害罪,过失致人死亡、重伤罪等。


       · 西安市相关条例


       根据2021年出台的《西安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第十四条第七款中规定:文明饲养宠物。携犬出户时,用牵引带牵领;携犬乘坐电梯或者上下楼梯,避开高峰时间并主动避让他人;饲养宠物不得干扰他人正常生活,不得危及他人人身安全;及时清理所携带宠物产生的粪便;不得虐待、遗弃宠物。


       聚焦在饲养宠物犬方面,同年出台的《西安市限制养犬条例》中第二章养犬限制与登记管理、第三章犬只防疫管理、第四章养犬行为规范、第五章养犬自治管理、第六章犬只收容与经营管理、第七章法律责任均做了详细的规定。

       

       华格律师认为


       一、流浪动物的危害


       · 自然环境方面


       流浪动物中,笔者在此着重讲流浪猫入侵问题,世界上至今有63个物种的灭亡都与其有关,它早就是全球最危险的入侵物种之一。



       据统计,光我国流浪猫每年捕杀野生动物的数量都在一百多亿到三百多亿,但其中被吃掉的还不到三分之一,其他的都是被流浪猫虐杀,也就是不为饱腹而以娱乐为目的杀害其他动物,即动物所谓的“过杀行为”。


△该数据来源于“果壳”公众号

https://mp.weixin.qq.com/s/3RgntVFmGRc6V9PqVCCRZQ


       所以除了农村野外,在城市中,流浪猫可以说是顶级捕食者,故若其大量繁殖会严重影响其他中小型动物的生存,破坏生态平衡。


       · 社会环境方面


       流浪猫狗没有定期打疫苗且随地排泄,接触的环境比家养猫狗恶劣,因此身上携带病毒和寄生虫的几率要远远高于家养猫狗。


       且因未经驯化或长时间受环境影响,野性和攻击性都强于家养猫狗,这使其更容易攻击人类,属于社会的不安定因素。


       二、对于民众呼吁立法的分析


       “没有动物保护法那为什么能使用救援犬”


       对于有人提出“没有动物保护法,那为什么能使用救援犬”的观点,要知道我国1990年才有第一批具备基本作业功能并通过鉴定的救援犬,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截止2023年2月22日,全国搜救犬基地有124个,每个搜救犬基地有8到9只,合计1000多只。



       而我国光统计的狗的数量就有1.5亿只,其中有5千万只为流浪狗,即救援犬在我国的占比极小。


       所以就此事而言,借用网络UP主的观点:


       故与其说“没有动物保护法那为什么能使用救援犬”倒不如说“没有动物保护法那为什么能养狗”,可没人敢也没人愿意这么说。     ——B站UP主爬行天下


       “流浪动物没有错,该惩罚随意丢弃的人”


       由于流浪动物除了是野外繁衍而来,更多的是人们对于饲养宠物的随意抛弃导致,故有人提出流浪动物没有错,应该惩罚随意丢弃它们的人。


       对此笔者在道德角度予以认可并谴责该行为,但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我们不仅要考虑到在执法实践中的可能性和规范性,还要考虑与其他法律之间能否实现良性互动的问题。



       如前所述,若对于随意丢弃宠物的行为,能否找到相应丢弃者这首先就是问题,基于我国基层本就案多人少的现状,为此又要耗费多少司法资源。


       就算能找到,对于该行为应当如何处罚,又如何保证不会权力滥用导致处罚不当畸轻畸重,对此我们仍需从长计议,不可因立法之声潮大而只争朝夕。


       华格律师建议


       · 收容绝育,领养代替购买


       对于收容绝育,领养代替购买等等之类温和折中的方案,无论人们愿不愿意承认,捕捉后安乐死是现阶段唯一能见效的人道的强制手段。——B站UP主爬行天下


       笔者在此仍需要呼吁人们进行收容绝育、领养代替购买、不散养、不要肆意投喂流浪动物等。


       · 捕杀不等于虐杀


       对于虐杀动物的行为和动物本身的隐患问题,基层执法队伍应当在保证不会对此矫枉过正的情况下积极处理,让影响最小化。


       · 规范媒体引导


       规范媒体营销号对该类新闻的真实性负责和对舆论的正确引导,这同样是对流浪动物的一种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