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一份权利都有法律守护
联络我们
让每一份权利都有法律守护

行业服务 |

 文章详情

“成都地铁偷拍案”——人格尊严的界限在哪里?
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tUSKne4Gi501w0LmRJXN7Q | 作者:汶嘉乐 | 发布时间: 2023-12-14 | 1088 次浏览 | 分享到:

       近日,备受关注的“成都地铁偷拍案”一审宣判,法院不予支持何某某的诉讼请求。



       而该判决结果也引起网友的纷纷议论,大家用不同视角,站在不同立场发表着观点。



       其中有一条评论,成功引起了法律从业者我的注意力:



       这位网友的点评非常点题,因为根据判决书开头可知,该案为一般人格权纠纷案。


       一般人格权:法律采用高度概括的方式赋予民事主体享有的关于人的存在价值及尊严的框架性权利。


       其具有的特征为概念内涵的抽象性、权利内容的广泛性以及权利地位的基础性。


       “成都地铁偷拍案”其实是重点围绕人格权展开的案例,但何为人格权?人格权又分为哪些种类?我们该如何维护自己的人格权?今天我们便来共同探究。


       一、何为人格权


       人格权 / RIGHT OF PERSONALITY


       指以主体固有的人格利益为客体,以维护和实现人格平等、人格尊严、人身自由为目标的权利。



       这是一个相当宽泛的权利,在生活中各个方面均有涉及,例如:每个人对自己生命安全、健康、身体、名誉、姓名等所享有权利。


       我们可以对自己的人格利益进行控制,同时通过自己的行为利用自己的人格权益,进而体现自身价值或者实现经济利益。


       人格权的种类划分 / RIGHT OF PERSONALITY



       人格权可以分为10种,我们着重了解一下名誉权、肖像权、隐私权。


       (一)名誉权


       指自然人或法人依法享有的维护所获得的社会公正评价并排斥他人侵害的权利。


       侵害名誉权的方式典型的有两种:


       1.侮辱:故意以暴力或者其他方式贬低他人人格,毁损他人名誉的行为。


       tips:这里一定是要侵权人故意为之哦!


       2.诽谤:指因过错捏造并散布某些虚假的事实,损害他人名誉的行为。


       tips:“过错”在这里承担着很重要的责任。


       (二)肖像权


       肖像权与其他人格权相比较,具有更多的财产利益。


       以下行为不构成对肖像权的侵害:


       a、使用具有新闻价值的人物的肖像;


       b、国家机关为执行公务而强制使用公民的肖像;


       c、在特定场合出席特定活动的人物的肖像;


       d、为了自然人本人的利益或社会公共利益而使用其肖像;


       e、为了科学研究和文化教育的目的而在一定范围内使用他人的肖像;


       f、基于肖像作品著作权的使用。


       (三)隐私权


       指个人对其私生活安宁、私生活秘密等享有的权利,是自然人享有的对其个人的、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个人信息、私人活动和私有领域进行支配的一种人格权。


       隐私权有三个特点:


       √ 只能由自然人享有;


       √ 凡是与公共利益无关的私人信息和私人生活都应当属于隐私权的保护范围;


       √ 具有一定的财产属性。


       二、人格权与其他权利冲突时,我们该如何做


       (一)与财产权的冲突


       a、一般依法律规定,无法律规定依社会一般观念、习惯以及道德准则。


       b、一般优先保护人格权。



       c、两种权利竞合,受害人可选择一种请求权提出主张或诉讼,基于人格权提出,可以要求精神损害赔偿以及赔礼道歉;基于财产权提出,只能要求财产损失的赔偿。


       (二)与言论自由的冲突


       原则上对言论自由进行优先保护:


       a、言论自由所产生的舆论监督功能对于建立民主和法治、加强廉政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b、完善对于言论自由的保护,实质是从根本上体现保护人格权的法律精神并对此加以深化。


       三、被侵害人格权后,我们可以要求侵权人如何做


       (一)财产损害赔偿


       第一,是针对侵害人格权的行为采取的一种补救方式,通常必须是因侵害人格权而导致了受害人财产遭受损害。


       第二,具有财产性,即在人格权遭受侵害的情况下,受害人所遭受的财产损失是可以用金钱衡量的。



       第三,在功能上主要具有补偿性。


       第四,具有非专属性,侵害人格权所产生的财产损害赔偿和一般的金钱债权在性质上是一样的,也是一种债的关系。


       (二)精神损害赔偿


       a、须有精神损害后果


       受害人须证明:其人格权或身份权遭受了侵害;确因人格权受侵害而遭受了精神损害;这种精神损害是属于法律上能够补救的。


       b、加害人主观上具有过错;


       c、因果关系。



       本案中,何某某主张一般人格权的侵权,并要求赔礼道歉,以及赔偿经济损失,便体现了如上两点。同时,何某某也表示将会联系律师进行上诉,具体的案件结果将会如何,我们也将进一步关注。


       四、延伸讨论:自然人死亡后人格权的保护


       对于死者的人格保护,具有必要性。


       所谓对死者人格的侵害,实际上是对其活着的配偶、父母、子女和其他近亲属精神利益和人格尊严的直接侵害。


       而关于逝去亲人的怀念和哀思,是生者精神利益的重要内容。对自然人死后人格权的保护,归根结底是为了保护生者的人格利益和尊严。维护死者人格权可以达到维护良好风尚、促进社会进步;维护公共利益;并可以抚慰死者近亲属,维护其正当权益的作用。


       保护范围:限于侵害死者姓名、肖像、名誉、荣誉,非法披露、利用死者隐私,或者以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德的其他方式侵害死者隐私,以及非法利用、损害遗体、遗骨,或者以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德的其他方式侵害遗体、遗骨的情形。


       在构成要件上,强调行为对社会公序良俗的违反。


       请求权人:限于死者的“近亲属”。


       五、结语


       人格尊严是每个人都应当享有的基本权利,同时,作为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对人格权的细化和完善,则体现了我国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与我国宪法规定的“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理念一致。


       通过对人格权的保护,使公民的价值得以体现,从而更好地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