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一份权利都有法律守护
联络我们
让每一份权利都有法律守护

行业服务 |

 文章详情

100 P成了18000!诈捐要负哪些法律责任?
来源:华格律所 | 作者:佚名 | 发布时间: 2021-08-02 | 1827 次浏览 | 分享到:

  


  近日,河南遭遇特大暴雨袭击,郑州、新乡、焦作等地出现严重洪灾险情,造成超百万人受灾、七十余人遇难、过万公顷农作物绝收的惨重损失。河南的洪涝灾情牵动着国人的心,当灾难来临之际,全国上下一条心,各路救援队伍齐聚河南,奋战在抗洪第一线,社会各界人士有钱的捐钱有物的捐物,都在为抗洪抢险尽一份力量。


  但就在这种众志成城的氛围中,一个名为“孩子王”的说唱歌手诈捐一事引发了人们的热议,这位“歌手”只捐了100块钱,却嫌捐的少拿不出手,于是就把100P成了18000,还大言不惭的说到想P成18万的。这位“歌手”诈捐被捅破之后,及时补上了缺额,然而他所谓的“补上”也只是又一次P图捐款而已。



  其实,善捐不论多少,全凭个人能力,只要心意到了,一分也是爱。给灾区捐款奉上的是一份爱心,而非一份虚荣心,更不是借着捐款的名义博出位、拉人气;捐款是发自内心的善意之举,是在积德行善,不是跟风,也不是蹭热度,更不是无视法度。“孩子王”诈捐事件不仅愚弄了大众,而且还涉嫌违法,情节严重的还有可能被追究刑责。



  那么,“诈捐”具体要承担什么法律责任呢?华格律师为您具体分析:

  01如果公众人物发布不实信息,对社会秩序造成了不良影响,或许会面临行业惩戒。

  根据《演出行业演艺人员从业自律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演艺人员不得出现违背伦理道德或者社会公序良俗造成严重不良社会影响的情形。“孩子王”捐款造假,违背伦理道德和社会公序良俗,或许 会面临行业惩戒。

  02已经通过媒体公开捐赠的,慈善组织有权要求支付捐赠款或捐赠物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第四十一条的规定,捐款人通过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公开承诺捐赠或者捐赠用于扶贫、济困等途径并签订书面捐赠协议的,慈善组织可以要求其按照约定交付捐赠款或捐赠物资;如捐赠人拒不交付的,慈善组织和其他接受捐赠的人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或者提起诉讼。

  03根据虚构捐赠金额的行为严重性,可以进行治安管理处罚,情节严重的还有可能被追究刑责。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的规定,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捐款人如果因为“诈捐”在社会上引起严重的负面影响,扰乱社会秩序的,可以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进行处罚。比如恩平市网民通过微博发布虚假消息称为“昆山砍人”事件伤者家属捐款30万元,最终被行政拘留10日。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第一百零九条的规定,违反本法规定,可以依据其他法律规定进行治安管理处罚或追究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