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一份权利都有法律守护
联络我们
让每一份权利都有法律守护

行业服务 |

 文章详情

财富家族为何要设立家族办公室?
来源:华格律所 | 作者:华格律所 | 发布时间: 2021-09-06 | 3508 次浏览 | 分享到:

 


       金融行业聚集了越来越多的精英,对于身处财富金字塔顶端的家族,难道他们对现有的服务仍不满意,为什么还要单独设立家族办公室呢?

       其一是利益冲突

       私人银行无不宣称以客户的利益作为自己的最高利益,但这往往只是一厢情愿的美好愿望,受制于种种因素,银行和客户利益的冲突在实际中已成常态。这种冲突表现在两个方面:银行与客户的利益冲突、以及银行家与客户的利益冲突。有一句话精准地描述了银行与家族冲突的必然性:Banks think quarterly to quarterly; whilefamilies think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银行考虑的是每季度财报的营利,而家族考虑的是财富的代代相传)。当今大型私人银行都是上市金融集团的一部分,受制于资本市场的压力,必须关于短期的受益和增长,这与家族长期保有财富的愿景存在天然的冲突。金融海啸中国富豪被衍生品KODA血洗的惨剧仍让人历历在目,不仅亿万身家灰飞烟灭,还背负了银行的巨额债务,究其本源,银行将自身利益置于客户利益之上的价值观是重要的驱动因素。金融人才高企的流动率进一步加剧了利益冲突,银行家常常主动或者被动地离职,这给对客户的长期忠诚管理带来了挑战。如果客户跟随银行家将资产转移到新的银行,就需要适应新银行的系统和文化;如果客户将资产保留在原银行,就需要跟新的银行家进行磨合。由客户经理导致的变更无疑给家族带来了更多的麻烦。新加坡“股市金手指”黄鸿年巨亏近7亿美元起诉花旗私人银行(新加坡),起因就在于2008年花旗更换了黄鸿年的客户经理,向黄提交的交易信息出现重大差错,以致黄依据错误情报做出错误决策。与私人银行相比,家族办公室凭借自有金融专业技能,扮演家族“守门人(Gate keeper)”的角色,在资本市场上作为私人银行、投资银行及对冲基金等机构的交易对手,保护家族的利益。

       其二是集中管理

       以往,富有的家族直接跟多家私人银行合作,管理其庞大的财富。例如,笔者之一的一位学生,使用一家国内大行进行人民币现金管理及投资(多年的对公业务关系),使用一家美国综合性银行为其提供美国资产管理及收购融资(因其贷款额度高、利率低),使用一家香港本土银行为其提供股票交易及外币现金管理(因其服务灵活、费率低),使用一家瑞士精品银行为其稳健地管理保本资金(救命钱),还经常交付少量资金给新结识的私人银行进行尝试。同时与3~5家甚至更多的私人银行打交道,固然能够使家族在获得更好的产品和服务中处于更有利的地位,但却常常过多地消耗了企业家最为宝贵的资产——时间。更要命的是,各家银行只能接触到家族风险偏好的一个侧面,很难了解其全面的组合投资。由于资产规模庞大、投资渠道分散,到头来家族自己都搞不清实时的资产配置状况,这在危机突如其来的时候是很危险的。另外,家族看似通过多家银行分散了投资,但其实各家银行的投资组合并无本质区别。同时,由于每家私人银行都使尽解数,希望客户能将更多的资产从竞争对手那里转移给自己管理,这种竞争行为虽然可能使客户获得更好的产品和服务,但是却容易扭曲客户的风险偏好而使资产错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