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律师和律所的成功都有自己的模式和路径,不可一概而论。尤其是像中伦、君合、方达、金杜、国浩等老牌顶尖大所均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但无一例外,他们的成功与其在自身的文化建设、分配制度、管理体制、人才培养、布局传承等方面密不可分。 也正是因为这些合理的制度和文化,让年轻的律师们看到了未来的希望,也对律所的文化理念有了更强的认同感和拼搏奋斗的动力。
而且随着新世纪的发展需求,优秀的律师已经觉悟到,要从事高端的法律服务,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品牌与平台,因为高端的法律大多是涉及大型的企业或者是外国企业,而这些主体对好品牌是情有独钟的,因而想要在高端的法律服务中取得业绩,一个小的律所或者是单个律师(不管你有多优秀)很难跟一个大型律所争夺。

中伦的合伙人都认识到这一点,所以在巩固自身的基础上,还不断吸收人才,从乔文俊到吴鹏、刘凤良等人都是中伦在发展过程中不断的吸收进来的优秀合伙人,现在律师行业业务的争夺已经成为以人才争夺的斗争,哪一个律所的优秀律师多,那个律所在大型项目上夺魁的几率就大,当然这也需要其他各种优势的配合。
因此,一个律所在完成人才集聚之后,不仅要在原有的市场份额中继续保持优势,同时也应以团队作战的模式挖掘高端的法律服务市场,持续提升自己的服务质量与服务水平,从而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加入,形成良好的循环。
- 不断变革的分配和管理制度 -
与很多中国律师事务所的薪酬通常采用提成制不同,从创办之初,中伦就坚持公司制,并在章程中规定律师的薪酬包括固定工资加奖金。
不过,这种分配方式经历了并不平坦的历程,当律所品牌影响力不足以抵挡提成制的诱惑时,更多的人希望采用提成制,以实现收入的最大化。
提成制的优势固然明显,能够促使律师们更好地发挥积极性和潜能,但也有无法克服的弊病。
在提成制下,律师们自然更喜欢做收费高的业务,以及同等收费下相对简单的业务,结果是容易让律师们挑肥拣瘦。
这样一来,律师们自然更愿意跟着有优质业务、能挣钱的合伙人干, 能多拿些提成,弱势的合伙人得不到支持。这样律所的人合性无法得到体现。

急剧的扩张必然带来利益失衡,这是自然界的规律,中伦的发展也不能幸免。初创合伙人的出走即隐含着利益分配失衡的因素。
在中伦发展蒸蒸日上的时候,由于各种原因,特别是在分配的制度上存在着或多或少的争议,使得合伙架构崩分离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