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律师和律所的成功都有自己的模式和路径,不可一概而论。尤其是像中伦、君合、方达、金杜、国浩等老牌顶尖大所均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但无一例外,他们的成功与其在自身的文化建设、分配制度、管理体制、人才培养、布局传承等方面密不可分。 也正是因为这些合理的制度和文化,让年轻的律师们看到了未来的希望,也对律所的文化理念有了更强的认同感和拼搏奋斗的动力。
再到后来,随着人员的加入,中伦的管理制度也出现了挑战。当时的管理也是一种大而化之的“原始管理”,并无专业的管理意识,都是一些约定俗成的方式。
这种松散的制度在律师这种以“规则意识”为主的人群中并不适应。
后来张学兵律师到美国深造并到伟凯律所去实习,伟凯所的模式制度的完备,对待人才的大气,让张律师大吃一惊,良好的计点分配和巨大的信息处理能力都出乎张律师的意料。
后来经过不断学习国外律所的经验,中伦产生了律所管委会领导下的管理制度。从此,中伦创造了合伙人共治的管理模式,将管理权限让渡给管委会,张学兵逐渐从创始合伙人的身份向职业管理者的角色转变。
中伦的“生产关系”也开始实现从以往单一分配关系这种简单的管理,转变为对业务办理、利益冲突、知识管理、利润分配、制度建设、战略规划等成体系的管理;在“上层建筑”中,无论是在管理角度,还是业务角度,都开始架构越来越成熟的管理层级。
没有十全十美的分配和管理制度,一个律所的分配和管理制度,必然是随着律所的发展阶段,而不断的面临挑战和改善。律所的管理者在向内求变的同时,眼光也应长远向外,结合自身特点取长补短,模仿好的制度也可以促进自己的发展。
- 领导者个人的魅力 -
不可否认,个人魅力在一个初创律所中所占的比例还是比较重要的,如中伦的张学兵律所、君合的肖微律师、金杜的王俊峰律师、盈科的梅向荣律师等,正是他们自身的魅力,从而吸引许多优秀律师的加入。

拿张学兵律师而言,我们可以看到,作为一个优秀的律师,应该有的品质。
首先,孜孜不怠的学习态度和精益求精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其次,锐意改革的决心和为远大目标坚持不懈的决心值得钦佩。
当然,张学兵律师也从来都不会掩盖自己缺点,他坦然承认自己的英语不是很好,管理也没有太多经验,但他没有逃避,而是迎难之上,于是在律所发展势头迅猛的时候选择到美国去学习,恶补自己的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