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回想今日凌晨,我还在广州飞往西安的万米高空上胡思乱想、记录些细碎。时间本是最珍贵的东西,但却由于交通工具的升级和生活节奏的提速,让人很难慢下来,作为律师更是难上加难。也正是此时此刻,虽然车厢已经熄灯,但耳旁不时传来亲切又嘈杂的低沉乡音与列车、铁轨迎合撞击奏起的慷慨交响乐,反倒让我感到无比的踏实和放松,让思绪慢下来,让内心静下来,来写点法律文书之外的东西。
至于个案而言,大部分知识产权案件的逻辑比较简单。通常而言,只要权利人的基础稳固,同时对于侵权行为的取证没有程序瑕疵,则该案件问题胜诉的概率就比较大。但对于特殊的情况,如经营者主体变更、构成在先使用,不构成混淆可能性,或者专利权早已被公开等情形,则需要认真应对,仔细论证各种问题,否则很可能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在海里沉沉浮浮这几年,也是让我飞速成长的几年。感谢在我执业路上师父们的指导,让我有幸参与过周黑鸭、腾讯、饿了么、中粮、拼多多、高教社等知名品牌的主诉维权或应诉答辩。也让我有幸去北京、上海、杭州、武汉、广州等地专业的知产法院或法庭开庭,不仅向对方律师取长补短,还能向法官学习缜密的裁判逻辑。
同时,可能是骨子里的记者特征:喜欢倾听和记录。在出差的路上我可以看见形形色色的人们,每到一个城市,我可以见识不同的风土人情,也可以和某个许久未联系的老友痛快地在他的地盘上喝顿酒,聊聊这许久未见的日子里,我们的身上都发生了什么。
这也是一笔宝贵的人生经历。
(三)
不止一次有人问我,做知产案件或知产律师有什么门槛?
我自认为是一个算不上聪明的人,但好在上帝没有把我的窗户关死。我还算是比较勤奋,也算是勤能补拙,才堪堪端上了律师这个职业赏的这碗饭。目前,和顶尖大律师和优秀的青年律师们还差的十万八千里,还尚在解决温饱问题的路上。
▸ 思考“知产”入行门槛
要是非得说有什么门槛?那排除“我爸是李刚”之类的天选律师,我认为所有的行业都是一样,热爱和勤奋是基础,要是能多点自知和真诚,凡事做到诸事有序,就足矣。当然我也没有达到,也是我对当下自己的要求。
之前闲下来胡思乱想的时候,总喜欢看《阿甘正传》,品那句台词:

在2019年的时候,我在自己的公号里写道:我想知道属于我生活的这块巧克力,究竟是不是甜的?但很遗憾,我没有品出任何味道。我的内心仿佛有种声音告诉自己,克制以及理性,掌控好自己的情绪才是当下应该做的。遗憾的同时,也会感到抱歉,因为目前的我做不到那种克己状态。